貿易

當蘇美爾文明與印度河流域文明相連,早期人類文明就已開始從事水上貿易[。大約公元前2000世紀,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人確立了最早的制海權,一個極大程度上依靠的貿易和海軍實力的沿海帝國。腓尼基城邦和古希臘城邦在公元前1200世紀取代了米諾斯人,最終建立了從亞速海至索維拉的廣闊古代殖民地。在羅馬帝國時期,商貿也一如既往地繁榮。在公元前一世紀,游牧民族的入侵中斷了印度獲得西伯利亞黃金,使得印度開啟了前往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海上航線,也使得首次接觸到印度教和穆斯林商人。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歐洲大陸的貿易規模縮小,但仍在世界的其他角落繁榮興旺。當時的泰米爾朱羅王朝憑藉貿易與唐朝、爪哇三佛齊,西面的阿拔斯王朝繁地來往。隨著阿拉伯人不斷地東征西討,他們逐漸占領了印度洋的海上貿易,也將伊斯蘭教沿著東非洲沿岸,最終傳播至東南亞。地理大發現主要的影響是將世界的區域貿易網絡統一為單一的世界性市場,主要由歐洲各君主、阿姆斯特丹和倫敦的商人及其他大西洋港口推動而成。從16世紀到19世紀,大約1.3億人口通過船運,被賣到大西洋對岸的美洲當奴隸。黑爾斯獎的設立就是為了獎勵最短時間內穿越大西洋的商業航線,1952年,美國號郵輪獲得了當時3天10小時40分鐘的最快記錄。

如今,大批的商品通過海路運輸,尤其是橫跨大西洋地區和環太平洋地區。主要的貿易航線是從直布羅陀海峽以及馬六甲海峽跨越地中海和蘇伊士運河到達印度海,還有許多貿易航線也會通過英吉利海峽。船運航線指的是貨輪在公海上的航線,習慣上是利用信風和氣流運輸。世界上百分之60以上的貨櫃運輸是由最主要20條航線完成的。 從2007年開始,北極冰川不斷融化,使得去往西北航道的船隻在夏季的一段時間裡,可以繞開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的較長路線。運輸方式通過空運補充,這是一個更昂貴的運輸方法,大多數用於極其貴重貨物和易腐貨物。海上貿易每年至少承載了4億美元價值的貨物。

海運貿易的貨物通常分為兩種:大宗貨物和雜貨(又稱普通貨物),這種大部分現在已經通過貨櫃運輸。商品是液體、粉末或碎木料通常零散地放在散貨船的貨艙中,連同油、穀物、煤炭、礦石、廢金屬和沙石一起。雜貨通常是產成品,並且以包裹的形式運輸,堆在棧板上。在1950年貨櫃發明之前,這些貨物都是零碎地裝載、運輸、卸貨。 使用貨櫃極大程度提高了運輸效率也減少了移動成本,如今,大多數貨物以統一大小,封閉地貨櫃運輸,並裝載在配有特定用途的貨櫃船上。 貨運代理公司負責登記貨物,安排提取和運輸,以及管理證明文件。 運輸安全由國際海事組織管理,1959年在倫敦總部首次發起召集。監管對象包括了發展與維繫運輸、海上安全、環境問題、法律事務、技術協作和海事保全的監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