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海豚

海豚,中國古稱魚獸[參1]、魚貍[註1]、海狶[註2](又作海豨)[參2]、海豚魚[參3],是對部分小型齒鯨的統稱,多指海豚科動物(學名:Delphinidae),廣義上泛指海豚科、鼠海豚科與淡水豚類,以及各類史前小型齒鯨,如肯氏海豚科、劍吻海豚科、懷佩什海豚科等。此外,領航鯨、虎鯨等黑鯨類在生物分類學上被歸入海豚科,本質上也屬於海豚,但在非學術性的日常語境下,牠們因體型較大而被排除在海豚之外。

海豚廣泛生活於世界各大洋大陸棚附近的淺海區,在內海及江河入海口附近的鹹淡水中也有分布,個別種類見於內陸河流。通常喜歡群居,捕食魚類、烏賊等。牠們的軀幹呈紡錘形,皮膚光滑無毛,身體矯健而靈活,善於跳躍和潛泳,是在水中行動最迅速的哺乳動物。擁有發達的聲納系統,活動時主要依靠回聲定位功能,在水中和空氣中均有極好的聽力。鼻孔在頭頂上,用於出水換氣。體型從1公尺長、30公斤重(侏海豚)到9.5公尺長、14噸重(虎鯨)不等,形態特徵也各不相同。

海豚是智商最高的動物類群之一,部分種類的大腦溝回複雜,記憶力很好,能在人類的訓練下學會許多動作,並有著溫和友善、活潑好動的性格,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普遍喜愛。

名稱來源
在古漢語中,「豚」指「豬」,「海豚」即「海豬」之意,「海豚」一詞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描述海豚的大小像數百斤的豬,形狀和顏色像鯰魚[參3],故得名海豚。在臺灣閩南語中海豚被稱為「海豬」或「海豬仔」(hái-tir, hái-tu, hái-ti-á),有「十月忌初五,海豬仔會舞步」的諺語[參4]。

海豚的英文名稱「dolphin」是由古希臘文 δελφίς(「海中靈魂」,delphís)[參5]而來,此名稱又是由古希臘文 δελφύς(delphus)[參6]轉化而來,意為「有子宮的」,也就是「有子宮的魚」。這是在中古英文時期,從法文吸收的詞語,可回溯至拉丁文 delphīnus,最後回溯至古希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