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

海洋蘊藏大量且不同種類的能量,例如:海浪、潮汐變化、鹽度差異、海水溫差等,都能經過有效設計與利用進而來發電。 這類再生能源或綠能包含:潮汐能、海流能、海水鹽差能、海水溫差(能)與波浪能等等。

潮汐能電廠是利用漲退潮的潮差來發電,有時也會利用築水壩(又稱潮汐堰壩)儲存水,而發電時製造勢能差來發電。全世界第一個啟用的潮汐能電廠:為1967年啟用的法國蘭斯攔水壩,長度約1公里長(約0.62英哩),位於布列塔尼半島的聖馬洛附近,其上的潮汐能發電廠每年可產生0.5兆瓦的電能,但後續也有類似蘭斯攔河壩的計劃。(pp. 111–112)

能夠提供高度且有效的波浪能,同時也存在著(機組)被波浪能撞擊與破壞的問題,製造能夠負擔且可靠度高的波浪發電機組有待開發與改進。目前世界上有一個可產生2兆瓦電能的商業波浪能電廠,名為魚鷹(Osprey)電廠,1995年進行製造於北蘇格蘭,離岸約300公尺(約1000英呎)。然而,目前此波浪能電廠將因長期波浪拍打、風暴而已近於毀損狀態。(p. 112)海流能可以有效提供近海人口稠密區域的部分電能需求。原則上, 利用潮汐流發電機,海床將也可被使用,但海床的使用將受限於機組,通常海洋深度約40公尺(130英呎)以內可建立。

離岸風力發電是將風力發動機建在海上,好處為通常海上的風力會高於陸上的風力,因此建立風力發電廠通常會選址於離岸的區域。 全世界第一個離岸風力發電廠於1991年建立於丹麥,且歐洲的離岸風力電廠裝置容量,預計2010年可達生產3兆瓦電能的目標。

另外,發電廠通常會建立於海岸邊或河口旁,如此便可將海洋或河川等水體,當成其發電機組之散熱設施。若協助發電機組散熱之水體溫度越低,則能夠使機組更有發電的效率,尤其對於核電廠而言,良好的散熱能力為最重要因素之一。